股票财经直播行情分析网-阿牛直播

股票直播视频行情分析

学习炒股票、牛股预测、短线炒股技巧、股票学习视频教程、最新股市消息、股票行情分析
  • 综合
  • 股票
  • 板块
  • 嘉宾
  • 课程
  • 基金
  • 经理
  • 说说
  • 快评
  • 消息
  • 好看
  • 话题

进一步完善监管推进改革 维护金融市场安全

发布时间: 2017-05-11 11:15:07

中共中央政治局日前就维护国家金融安全进行第四十次集体学习时提出,切实把维护金融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扎扎实实把金融工作做好。近日,“一行三会”加强金融监管力度全面升级。业内人士认为,应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避免监管空白和监管重叠;把防范跨行业、跨市场的交叉性金融风险作为维护金融稳定的重点领域,着力丰富和完善维护金融稳定的工具箱。同时,完善金融监管要与深化改革并举。

完善监管与深化改革并举

“近几年我国金融体系风险有所抬头是不争的事实。这些金融风险的产生主要有三方面原因。”光大证券资管首席经济学家徐高指出:一是实体经济增长面临困局。过去几年,我国经济增速逐步走低,令实体企业经营遭遇挑战。相应地,金融体系面临资产质量下降、坏账风险上升的压力。

二是较快的金融改革与偏慢的实体经济结构转型之间的矛盾。诸如利率市场化这样的金融改革,本来是寄希望于通过放松对金融价格的管制来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但我国实体经济转型相对滞后,至今仍存在大量对利率不敏感的僵尸企业和预算软约束融资主体,扭曲了金融资源的配置,催生了一些金融乱象。

三是快速发展的金融业态与相对滞后的金融监管格局之间的矛盾。在混业经营的大潮下,我国传统的分业监管格局留下了监管套利的空间。值得警惕的是,金融创新产生大量跨行业、跨市场的金融产品,如果监管存在空白、监管标准不统一,极易滋生新的风险。

业内人士认为,当前要维护金融安全和金融稳定,应把防范跨行业、跨市场的交叉性金融风险作为维护金融稳定的重点领域,着力丰富和完善维护金融稳定的工具箱。

在徐高看来,实体经济正处在新旧增长动能交替的过程中,此时更需要丰富融资方式以更好适应多样化融资需求。金融改革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实体改革的欠账,给实体转型施加了倒逼压力。而如果金融发展停滞,也不利于我国应对外部金融冲击。

同时,金融监管和深化金融改革是相辅相成的,并不是强化严管,金融业务就不发展了,而是要通过强化金融监管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从长远来看,金融改革与金融监管要齐头并进。

增加市场深度抵御外部冲击

业内人士指出,从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到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如果不能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是全局性的。未来在强调金融对经济发展促进作用的同时,要把防范金融风险、维护国家金融安全提升到战略层面。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胡滨认为,一是要集中力量着力控制处理一些已经暴露的风险点,如互联网金融及一些债券违约引发的风险等。需要着力控制防止产生系统性的风险,以免影响改革成果。二是要防止实体经济下滑所产生的阵痛传导到金融体系。

对于如何抵御未来外部冲击,徐高表示,我国金融体系应与国际金融体系“常来常往”,要让市场有足够的深度。他举例说:市场交易过程中,考验市场深度的标准是价格不能过度波动,如果市场深度不够,小的事件就会引起剧烈的价格波动。

同时,市场深度要靠金融支持,一方面金融本身要发展,形成市场规模。另一方面,要理顺内部市场运行体制,让更多理性投资者来主导市场,发挥市场稳定性的作用。

“金融对外开放是不可阻挡的。这其中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因此,我们要练好内功,通过金融发展、改革,增加市场的深度,吸收外部冲击。”徐高说。

套利监管应疏堵结合

“当下‘一行三会’的体制以分业监管为主,但现在金融市场相互交叉,跨业、跨市场的业务越来越多。”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称,在此情况下,若没有统一监管,就会存在两种倾向,一是监管空白;另外一种是监管存在密集交叉,部分方面可能重叠。

胡滨认为,在现有分业情况下,分立的监管机构应形成合力,防止一些系统性风险及交叉性、跨领域所产生的风险。现在部分金融控股公司的操作,特别是加杠杆操作已对市场产生影响,所以要统筹重要基础设施,包括控股公司和金融控股公司。

胡滨指出,“未来要在从金融信息的统计上形成统筹,对风险摸底防控。统筹协调机构需要有抓手,但目前缺乏实体性的统筹机构,比如类似金融稳定委员会或金融协调委员会这样的机构。未来应进一步推进统筹协调机构的建立。”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金融分析师鄂永健预计,未来央行将作为协同监管牵头人的角色,进一步明确监管和政策协调的范围和内容,央行将负责牵头制订出台更多的跨业监管政策,有关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监管、宏观审慎监管与资本管理、“腕骨监管”等之间的政策协调将在更为系统和具体的层面加以开展。

对于下一步如何统筹监管打击套利,胡滨表示,金融创新滋生监管套利,监管套利推动金融创新,创新以后再反过来倒逼金融监管的加强完善,这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在此过程当中,监管规则、法律制定相对滞后于市场套利的矛盾长期存在。一方面,要严厉打击现有违法违规进行套利的行为;另一方面,对市场现阶段的一些创新特别是利用创新进行套利的行为,要进行甄别,需要进一步完善规则,弥补监管漏洞。

徐高建议,一是要堵后门就必须开正门,目前出现的套利,是因传统融资投放面临约束较多。套利行为要疏堵结合。二是要进一步推进混业监管模式,未来应加强不同监管者的协同,保持信息的高效顺畅,实时共享不同监管者信息。不同监管者目标要一致,形成合力。同时,要有一个机制来协调不同监管者,及时作出反应。

点击输入您的评论(文明发言、理性评论,勿发恶意评论,禁止人身攻击)   请勿发任何形式的广告、勿私自建群、发布群号、QQ号或其他联系方式! 请勿向他人索要联系方式。请所有用户小心非官方QQ号,谨防上当受骗!


精品说说更多

风险提示:观点仅供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操作风险自担。

版权所有: 上海点掌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2-2022)
互联网ICP备案 沪ICP备13044908号-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0428号 沪ICP证:沪B2-20150089 互联网直播服务企业备案号:201708210015
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1519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21-31268888 网站安全值班QQ:800800981 举报邮箱:

您还未绑定手机号

请绑定手机号码,进行实名认证。

立即绑定

X

您修改的价格将提交至后台审核审核时间为1个工作日,请耐心等待

确定 取消
X

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规范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国务院关于授权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工作的通知》,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提供跟帖评论服务,应当遵守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跟帖评论服务,是指互联网站、应用程序、互动传播平台以及其他具有新闻舆论属性和社会动员功能的传播平台,以发帖、回复、留言、“弹幕”等方式,为用户提供发表文字、符号、表情、图片、音视频等信息的服务。

第三条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全国跟帖评论服务的监督管理执法工作。地方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的跟帖评论服务的监督管理执法工作。

各级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应当建立健全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相结合的监督管理制度,依法规范各类传播平台的跟帖评论服务行为。

第四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相关的跟帖评论新产品、新应用、新功能的,应当报国家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进行安全评估。

第五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应当严格落实主体责任,依法履行以下义务:

(一)按照“后台实名、前台自愿”原则,对注册用户进行真实身份信息认证,不得向未认证真实身份信息的用户提供跟帖评论服务。

(二)建立健全用户信息保护制度,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公开收集、使用规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被收集者同意。

(三)对新闻信息提供跟帖评论服务的,应当建立先审后发制度。

(四)提供“弹幕”方式跟帖评论服务的,应当在同一平台和页面同时提供与之对应的静态版信息内容。

(五)建立健全跟帖评论审核管理、实时巡查、应急处置等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置违法信息,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六)开发跟帖评论信息安全保护和管理技术,创新跟帖评论管理方式,研发使用反垃圾信息管理系统,提升垃圾信息处置能力;及时发现跟帖评论服务存在的安全缺陷、漏洞等风险,采取补救措施,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七)配备与服务规模相适应的审核编辑队伍,提高审核编辑人员专业素养。

(八)配合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开展监督检查工作,提供必要的技术、资料和数据支持。

第六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应当与注册用户签订服务协议,明确跟帖评论的服务与管理细则,履行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告知义务,有针对性地开展文明上网教育。跟帖评论服务使用者应当严格自律,承诺遵守法律法规、尊重公序良俗,不得发布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禁止的信息内容。

第七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及其从业人员不得为谋取不正当利益或基于错误价值取向,采取有选择地删除、推荐跟帖评论等方式干预舆论。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和用户不得利用软件、雇佣商业机构及人员等方式散布信息,干扰跟帖评论正常秩序,误导公众舆论

第八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对发布违反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的信息内容的,应当及时采取警示、拒绝发布、删除信息、限制功能、暂停更新直至关闭账号等措施,并保存相关记录。

第九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用户分级管理制度,对用户的跟帖评论行为开展信用评估,根据信用等级确定服务范围及功能,对严重失信的用户应列入黑名单,停止对列入黑名单的用户提供服务,并禁止其通过重新注册等方式使用跟帖评论服务。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应当建立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的信用档案和失信黑名单管理制度,并定期对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进行信用评估。

第十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健全违法信息公众投诉举报制度,设置便捷投诉举报入口,及时受理和处置公众投诉举报。国家和地方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职责,对举报受理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一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信息安全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存在较大安全风险或者发生安全事件的,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应当及时约谈;跟帖管理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要求采取措施,进行整改,消除隐患。

第十二条 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违反本规定的,由有关部门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处理。

第十三条 本规定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请前往个人中心进行实名认证

立即前往
请选择打赏数
  • 10牛
  • 30牛
  • 50牛
  • 其它
砖家也不容易,有你打赏更精彩

该文章您还未购买,确定要打赏吗?

付100牛即可查看有谁在踩

您还未绑定手机号

请输入手机号码,获取验证码进行手机绑定。

获取验证码

您的个人信息将严格保密,请放心填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