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形成的四维调控机制


在产业链的四个维度中。价值链、供需链和空间链都是以企业链为载体的。从实践上说,企业链的形成和变化才是研究的核心和关键所在。作为产业链形成的表现形式——企业链。不完全由“对接机制”所决定,它还受到企业内部管理、市场竞争结构和政府调控的影响。对产业链的调控实际上就是对企业链的调控。对其调控也有四维:微观维——企业内部的自我调控、中观维——行业或市场结构调控、宏观维——政府监管或独立监管。以及对接机制维——产业链对接机制的调控。
现实中产业链的形成是在上述“四维”共同调控下的产物。微观维调控解决的是“企业边界”问题。它和企业治理结构包括企业产权设计等有关;中观维调控解决的是企业与企业在产业链中的位置和地位关系问题。包括企业在产业链的节点中是否处于垄断地位及其如何调控等:宏观维调控解决的是如何引入竞争和提高企业的效率问题。微观、中观和宏观维都必然受到对接机制维的制约,只有在产业链良好对接中才能形成微观、中观、宏观维调控的动态均衡。
产业链研究的是产业链中企业间关联关系。如图所示.影响这些关系的主要因素有三个:分工和交易矛盾的深化、“市场”和“计划”两种手段对资源配置的影响、自生秩序和构建秩序的耦合度。微观维和中观维调节的要素是分工和交易。分工和协调分工的矛盾主要表现为:社会分工和协调社会分工的矛盾:企业外部市场间的企业分工和企业内部劳动分工的矛盾;市场交易和企业内部交易的矛盾。而微观维和中观维的相互作用也就是企业链之间的对接。宏观维和微观维调节的要素是“市场”和“计划”手段对资源的配置。计划并不是政府才使用的手段,在企业内部组织生产其实就是一种计划行为。宏观维和微观维的相互作用体现在政府对当地企业.主要是龙头企业的扶持上。自生秩序和构建秩序既是对接机制维和其他三维调节的要素.也是宏观维和中观维调节的要素。宏观维对中观维的调控体现在招商引资和技术标准的制定等方面。企业治理结构是自发秩序和人为秩序共同演化的结果.并不存在惟一的所谓最优的企业治理结构。现实中存在更多的是次优的治理结构。
上文就是对产业链形成的四维调控机制的简单说明,对这类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