贬值对贸易条件的影响


贸易条件(Term of Trade)又称交换比价,是指出口商品单位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单位价格指数之间的比例,用公式表示:I = Px / Pm。下文是贬值对贸易条件的影响。
其中,T 为贸易条件,Px 为出口商品单位价格指数,Pm 为进口商品单位价格指数。贸易条件表示的是一国对外交往中价格变动对实际资源的影响。当贸易条件T 上升时,我们称该国的贸易条件改善,它表示该国出口相同数量的商品可换回较多数量的进口;当贸易条件T 下降时,我们称该国的贸易条件恶化,它表示该国出口相同数量的商品可换回较少数量的进口。因此,当贸易条件恶化时,实际资源将会流失。
贬值带来相对价格的变化,它究竟是改善还是恶化贸易条件,取决于进出口商品的供求弹性。如果:
SxSm > ExEm,贸易条件恶化;
SxSm < ExEm,贸易条件改善;
SxSm = ExEm,贸易条件不变;
上述结论是同这样四种假定情况有关的:
(1)在供给弹性趋于无限大时,以本市衡量进口价格上涨,出口价格不变,以外币衡量进口价不变出口价下降,贸易条件将恶化;
(2)在供给弹性无限小时(等于零时),进口价格不变,出口价格上升,贸易条件可以改善;
(3)当需求弹性趋于无限大时,出口价格上升,进口价格不变,贸易条件可以改善;
(4)当需求弹性无限小时,出口价格不变,进口价格上升,贸易条件可以改善。需要指出的是,货币贬值对贸易条件的上述影响,是理论推导的结果,它有待更充分的实证检验。
事实上,货币贬值对贸易条件的影响,在不同的国家是不一样的,很难作出一般的判断。一般说来,贬值或使一国的贸易条件不变,或使一国的贸易条件恶化,贬值改善一国贸易条件的例子是极其罕见的。
对弹性论的批评主要在于弹性论是建立在局部均衡分析法的基础上的,它仅局限于分析汇率变化对进出口市场的影响,而忽视了汇率变化对社会总支出和总收入的影响,因而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实际上,我们的研究表明:弹性论的上述局限是同历史发展的背景有关的。弹性论出现在30 年代,当时,宏观经济学体系尚未建立,因此,弹性论以微观经济学为基础是在所必然的。弹性论的主要缺点是,未明确区分不同货币可能带来的不同结果,结果常常使人迷入歧途。
上文就是贬值对贸易条件的影响的简单说明,对这类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