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杠杆与信贷杠杆


社会主义信贷是与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相联系的一种:货币资进运动形式。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税收杠杆与信贷杠杆有着密切的联系,主要体现在税收与信贷的内在关系上:
1.税收收入规模影响信贷资金来源。在我国,一切暂有的货币资金都是作为信贷资金的来源。在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既定的情况下,一定时期内,税收增加,财政集中的多,则信贷资金来源减少,信贷的调节能力减弱;税收收入减少,其他信贷资金来源随之增加,信贷发挥调节作用的程度也加强。因此,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财政税收政策和税收收入水平会影响信贷调控作用的发挥。为了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匪,必须搞好辑政收支、信贷收支、物资供求的综合平衡。而财政收支的平衡,对信—贷收支的平衡有很大的影响。而税收的增加或减少,则直接影响着财政收支的平衡。从这个意义上说,税收对信贷收支的平衡和,信贷资金的调控作用有间接的影响。
2.国家的金融政策也影响税收。国家的金融货币政策,决定着银行的信贷行为。当国家采取紧缩的金融政策时,贷款减少,货币回笼,市场疲软,从而使税收减少(包括流转税和所得税)。与国家放宽金融政策时,有效地促进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增加税收收入;如果放款过度,就会出现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物价上涨,会引起税收收入的虚假增长。
税收与信贷的内在关系决定了税收杠杆与信贷杠杆有着必然的联系。税收杠杆与信贷杠杆在调控国民经济运行时,其作用互为影响,互为补充。税收杠杆与信贷杠杆具有密切的联系,应该充分认识二者的个性及共性,区别不同的社会经济情况,合理、有效地综合配套使用,促进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
展。
税收杠杆与信贷杠杆相互配合的实践意义在于:
第一,抑制通货膨胀,促进财政收支和信贷收支的平衡。
第二,贯彻国家产业政策,促进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在我·国不仅存在总需求与总供给的不平衡,产业结构也不协调.这些伺题,既影响我国资源的合理配置,又妨碍经济的稳定发展和宏观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利用税收杠杆和信贷杠杆采取一定的,倾斜政策,以利于促进国家产业政策的贯彻落实。
第三,控制基建规模,调节投资方向,提高投资效益。近年来,我国基本建设规模膨胀,项目多,摊子大,存在着投资结构不合理、重复建设,效益偏低等问题。加强固定资产投资的管理,控制基本建设规模,是经济工作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为此,首先要改税前还贷为税后还贷。这样可迫使企业根据量力而行或节约资金的原则去安排基本建设:其次要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加强对基本建设贷款使用的管理和监督,严格资金的投放,要配合信贷杠杆,加强投资方向税的征收管理,合理地控制基本建没投资的方向和规模。
上文就是对税收杠杆与信贷杠杆的简单说明,对这类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