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行模式的含义和历史低位?


最早提出雁行模式的是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他主要是用其来分析日本棉纺工业发展模式的。日本一桥大学教授、著名国际经济学家小岛清在深入分析战后日本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和美国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不同特点后,吸收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提出了适合日本国情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比较优势论”,将雁行模式提升到新的理论高度。由此,雁行模式作为解释日本与东亚地区间的国际劳动分工、各地区产业结构相对优势由较先进的国家或地区不断向后进国家或地区转移的传导机制,被国际经济学界尤其东亚学者所普遍接受。在雁行模式中,日本被看作是雁首,处于科学技术与经济的核心地位,它通过资金技术的供应、市场吸收和传统产业的转移,带动该地区的经济增长;亚洲“四小龙”是雁翼,是雁阵中的承接者,它们积极利用日本的资金、技术市场来发展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又将失去竞争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身处雁尾的东盟。这样就完成了产业的“雁行模式”。在此过程中,处于雁尾的东盟对雁首日本有着很强的依附性,基本上严重依赖于日本。日本经济的好坏决定了雁翼与雁尾的发展。在20世纪70-80年代日本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一模式的引导下,东亚国家和地区(主要是所谓亚洲四小龙、四小虎)大量吸收日本的资金和技术,接受日本的产业转移,充分发挥了后发优势,利用相对自由贸易的国际环境,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产生了奇迹性的腾飞。这也是雁行模式曾备受推崇的原因。
雁行模式的历史地位
虽然雁行模式在东亚经济发展中起过历史性的积极作用。但是它当初就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
第一,雁行模式作为后进国家的追赶型发展模式,作为一种动态的产业梯度转移过程,在东亚区域发展中有一定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但它往往会导致对先进国家(主要是日本)的严重依赖,往往导致后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完全受先进国家经济政策的影响与支配,容易丧失本身对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主动权和独立性。一旦经济发展的外部条件发生变化,特别是首雁经济出现问题,后进经济体往往来不及作出相应调整,从而形成被动局面。
第二,雁行模式理论所竭力倡导的垂直型国际分工,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东亚地区各经济体对日本的附属性发展模式。虽然处于雁尾的国家和地区可以利用日本转移的相对先进的技术,有效减少科研时间与费用,充分发挥后发优势以赢得经济发展,但如果处置不当,这种技术依赖会使后进国家丧失创新的动力,不利于后进国最终由“追赶型”发展战略向“创新型”发展战略转变,也不利于日本同这一地区建立平等合作的分工关系。这样,“追赶式”的发展模式将无法改变,各国间的差距将无法缩小,这当然不利于处于雁尾的国家和地区的长期发展。
第三,雁行模式本身在具体的操作中存在内在结构方面的缺陷。投资国与被投资国之间的产业层次的梯度转移,要求双方投资和贸易关系保持相应平衡,才能实现良性循环,否则对外投资或引进外资、产业梯度转移、对外收支平衡三者难以协调。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的爆发从一个侧面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于你的投资生活能够有所帮助。如果对你的投资有所帮助,请点赞鼓励。关于更多的股票投资信息,欢迎大家关注点掌财经!谢谢你的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