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经济周期理论的发展脉络?


经济学家对金融因素在经济周期中的作用机制关注已久。Bagehot最早正式将金融因素引入经济周期模型,并尝试建立内生经济周期理论。他指出,当银行家手中的可贷资金余额全被借光,将会刺激真实经济扩张,拉动真实利率和商品价格上升。在繁荣阶段过后,整个经济结构就变得十 分脆弱,这将导致经济扩张的结束。经济结构的脆弱性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经济扩张期的价格不断攀升,几乎所有的生产商都会高估对其销售产品的需求,从而无形中犯了一个“错误”;
二是现代的金融资本和金融中介出现以后,价格加速攀升往往诱惑人们去犯更多的“错误”。然而,Bagehot没有认识到这类“错误”实质上是“非理性中的理性”,也没有在模型中重现真实经济的波动规律,但其朴素的思想激发了经济学家从金融因素人手研究经济周期理论的兴趣。
信贷理论的发展奠定了金融经济周期理论的基础。Fisher的债务一通货紧缩理论将上述“错误”的产生原因归结为信息不对称下的金融市场缺陷。他指出,经济繁荣阶段的“过度负债”与经济萧条阶段的“债务清算”及“困境抛售”,是生成信贷周期的重要原因。Suarez和Sussman则进一步认为,金融市场缺陷导致公司(代理人)与投资者(委托人)之间的道德风险,而道德风险的严重程度与市场价格密切相关,价格波动引起道德风险,进而使代理成本出现周期性变换,这会加剧经济周期的波动。Berger和Udell也认为,由于金融市场中道德风险的存在,资产价格通常都与其 基本价值脱节,从而产生泡沫。信贷理论的核心观点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和金融市场缺陷,债权融资契约具有不完全性,金融市场上普遍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金融冲击通过金融市场的内生机制而被放大,从而影响企业的融资条件和投资水平,导致经济剧烈波动。这些思想孕育了金融经济周期理论,为其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信贷周期理论是金融经济周期理论体系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Fisher等人开创性的研究正式拉开了金融经济周期理论发展的序幕,这在现代经济周期理论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该理论突破了信息完全对称的周期理论假设前提,以往的经济周期理论或是默认信息完全对称,或者根本不考虑信息结构对理论推演的影响,结论往往具有很强的主观性。信贷周期理论假设信息不对称,以企业与银行间的微观行为作为切人点研究经济周期,其结论至今仍有现实意义:过度负债和外生冲击是经济周期的根源,银行信贷是经济周期的重要传导渠道。其研究思路激发了经济学家们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研究经济周期的强烈兴趣。直到2O世纪8O年代中期,Bernanke、Gerlter和Gilchrist等人的一系列开创性论文才正式创立和发展了金融经济周期理论。金融经济周期理论发展迟缓的主要原因是,“货币中性论”一直占据着主流地位。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经典理论的严格假设越来越受到质疑。事实上,各类金融资产并不具有完全的可替代性。相对于直接融资,企业更偏好银行中介融资;外部融资比内部融资成本更高。货币中性论或MM 理论都对此解释乏力。现有的周期理论也无法解释资产跨国快速流动导致经济短期剧烈波动的现象。
金融经济周期理论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突破令全球金融交易成本更低,结算交割更快,世界各地金融中心逐渐融为一体,巨额国际游资瞬间即可完成大规模跨币种资产组合转换,金融危机随时可能诱发并在全球传播,金融因素对全球经济波动的影响愈加突出。同时,各国普遍采用宏观政策调控经济运行,逆风向的需求政策显著地平抑了经济周期的波动,特别是主要工业化国家,大规模固定资产同时更新几乎没有出现,消费、投资和储蓄等宏观变量的方差减小,真实经济周期的特征表现不明显,而以金融为核心的虚拟经济周期波动比较突出。在既有理论陷入困境的情况下,学者们开始突破传统周期理论的困囿,修改经典均衡理论的假设前提,重新确立金融因素在经济周期中的重要作用,以新的视角研究经济周期的生成原因和传导机制,并将经济周期的研究重点逐渐从真实经济周期转移到金融经济周期,从而促使经济周期的理论研究发生重大转变。
在经济周期运行中,信贷市场缺陷、信贷配给和资产价格波动等现象之间存在内在联系,这些固有联系构成了金融经济周期的运行规律。Bernanke等人认为,如果贷款人无法通过提高贷款价格的方式补偿无担保债权的风险,信贷配给就会出现,从而产生信贷约束与资产定价的联系,即信贷约束程度取决于贷款抵押资产价值和公司的净资产,抵押价值和净资产越高,公司清偿贷款的能力越强,贷款的安全度越高,从而使公司获得的授信额度越大,信贷约束就越宽松。但相反的逻辑也同时存在,Kiyotaki和Moore指出,资产价格又取决于信贷约束程度。资产价格与信贷约束之间相互影响,导致货币冲击得以持续、放大和蔓延,从而形成金融经济周期的重要传导机制——金融加速器。金融加速器机制具有双重不对称特点:资产负债表对公司投资的影响在经济下降时期比繁荣时期大,对小公司的作用比对大公司的作用大。资产负债表的状况是企业投资支 出的重要决定因素。企业资产负债表的状况与企业投资支出的相关度在经济低迷时期比在其他时期更高,对大企业与对小企业投资的影响不同。
金融经济周期理论是对金融危机理论的突破。金融危机理论突出了金融因素对周期的影响,但危机仅为周期的一个特殊阶段,危机理论无法解释经济周期各阶段的转换机制。危机理论的观点是,在信息不对称和理性预期的假设前提下,较小的负向冲击通过金融体系传导渠道将被放大和加速。首先,该预期引导人们作出理性的抉择,从而产生“射击过头”。其次,因为信息获取成本很高,只有财力雄厚的个人或机构才能够搜集和处理信息,其他人最优的策略就是通过观察前者的行为来提取信息,因此金融市场将出现“羊群效应”。“射击过头”和“羊群效应”都是理性选择 的结果,但当这两种效应太大时,金融危机就会出现。金融经济周期理论也主要从金融因素切入研究经济周期的波动原因和机制,对经济周期中各阶段的动态转换机理进行完整的阐释。根据主要经济指标的变化方向和波动特征,金融经济周期可以划分为四个主要阶段:复苏、高涨、衰退和萧条。在一个周期内,四个阶段依次出现,从而形成周而复始的经济运动。如果衰退和萧条之间转换速度快、波动幅度大,那么这一特定的金融经济周期阶段就形成“金融危机”。但经济周期不可能总是停留在金融危机阶段,其各个阶段在时间上是连续、继起的,因此,作为研究金融经济周期的特殊状态,金融危机理论是金融经济周期理论的重要分支。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于你的投资生活能够有所帮助。如果对你的投资有所帮助,请点赞鼓励。关于更多的股票投资信息,欢迎大家关注点掌财经!谢谢你的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