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纤维市场分析


玻璃纤维市场分析
目前,世界玻纤产业已形成从玻纤、玻纤制品到玻纤复合材料的完整产业链,采掘、能源、化工等产业构成玻纤产业链上游;建筑建材、电子电器、轨道交通、石油化工、汽车制造等传统工业领域及航天航空、风力发电、过滤除尘、环境工程、海洋工程等新兴领域构成玻纤产业链下游。此外,由于近几年新兴产业发展迅速,下游应用范围仍在不断扩张中。
2020年,全国玻璃纤维产量达到541万吨,相比2001年的25.8万吨,20年来我国玻纤行业CAGR高达17.4%。从进出口数据看,2020年全国玻纤及制品出口量为133万吨,同比有所下滑,2018-2019年出口量分别为158.7和153.9万吨;口量为18.8万吨,维持正常水平。总体来看,我国玻纤产量持续高速增长,除2020年受疫情影响出口下滑外,往年出口也保持高速增长;进口维持在20万吨左右的水平。中国玻纤行业出口量占产量占比,进口量占消费量占比均在逐年下降,说明当前我国玻纤行业对国际贸易的依存度逐年下降,在国际产业中的影响力日益提升。
玻纤行业的平均增速一般为该国GDP增速的1.5-2倍。中国虽然近几年已经超越美国发展成为最大的玻纤生产国和消费国,但目前成熟并广泛应用的下游领域仅有美国的十分之一。
由于玻纤是作为一种替代性的材料,产品创新和新应用发现不断,据美国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工业协会的数据,全球玻纤复材市场预计在2022年将达到1080亿美元,年增长率8.5%,因而行业暂未出现天花板,总规模仍在持续增长。
全球玻纤行业集中度高、竞争充分,多寡头竞争格局在过去十年未有变化。中国巨石、美国欧文斯科宁、日本电气硝子公司(NEG)、泰山玻璃纤维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国际复合材料有限公司(CPIC)、美国JM这全球六大玻纤生产企业的玻纤年产能合计占到全球玻纤总产能的75%以上,而前三大玻纤企业拥有约50%的产能。
从国内情况来看,2014年后新增产能主要集中在几大龙头企业当中,2019年中国TOP3企业中国巨石、泰山玻纤(中材科技子公司)和重庆国际的玻纤纱产能占比分别为34%、18%、13%,三大玻纤生产企业产能合计占到国内玻纤产能的65%以上,2020年更进一步提高到到70%。由于中国巨石和泰山玻纤都是中国建材旗下公司,若未来资产重组完成后,两家合计在国内的产能占比将达到50%以上,国内玻纤纱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
看到这里,相信您已经了解玻璃纤维市场分析 了。想要学习更多投资知识,欢迎关注点掌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