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滞存的影响


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企业生产出产品,经出卖得到货币收入,这一货币收入经过复杂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过程,最后到达欲以之购买商品和生产要素的购买者手中,形成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以使随后生产出来的产品能够卖出,保证社会再生产能够顺利进行。形成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货币量,与最初出卖产品所得的货币量并不相等。
其他因素不变,若在数量上前者小于后者,则说明出现了流动性滞存。流动性滞存使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不足,社会再生产因产品难以卖出而不能顺利进行。货币可滞存于收入分配和再分配过程的各个环节,其形式则有家庭和企业的货币窖藏(因非交易目的而持有现金)、银行存差(商业银行存款额大于贷款额的差额)等。流动性滞存使货币供给量中当期实际上用来购买商品和劳务的货币量减少,形成通货紧缩。通货紧缩并不是总货币供给量紧缩,而是由于滞存货币量增加,使当期实际上用于购买商品和劳务的货币量紧缩。
流动性滞存把货币量分为两部分:当期用于购买商品和劳务的部分,如居民和企业留在手中用于日常商品和劳务交易的部分,各类储蓄形式中当期可转化为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部分,政府收支部分等,称为购买货币量或交易货币量,以Mp表示。
而在观察期内滞存于家庭、企业、银行等经济单位,当期不能用来购买商品和劳务的部分,如公众窖藏的部分、投入股票二级市场的部分、银行“存差” (即由存款量大于贷款量形成的差额)等,则称为滞存货币量,以Mr表示。货币总量M=Mp+Mr。
若滞存货币量在货币总量中的比重变大,则货币总量的流通速度就会减慢。根据交易方程式MV=PQ,可得到下面这个公式:货币供应增长率+货币流通速度变动率=经济增长率+物价上涨率。按这一公式,在货币流通速度V变小时,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就应快于经济增长率和物价上涨率之和,以满足商品流通对货币量的需要。在极端情况下,当Mr无穷大时,经济就进入了流动性陷阱,流动性陷阱是流动性滞存的极端情况。
上文就是对流动性滞存的影响的简单说明,对这类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