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会计产生的背景


通货膨胀会计是西方财务会计的一个新领域,它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由自由竟争向垄断阶断的过渡,产生了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出现了通货膨胀现象,商品物价飞涨,工人大量失业,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平衡和稳定被打破,通货膨胀与失业并发、资源配置的严重失调一样,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深刻化与复杂化的一种反映,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西方经济学界为了控制严重通货膨胀的爆发,进行了长期不懈地探索与研究,但一直无法从根本上消除通货膨胀现象。
正是由于通货膨胀的出现,给企业界财务会计信息带来了种种冲击,应用传统会计假设和会计原则处理会计事项显出许多弱点。在通货膨胀时期,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收益必然受到物价变动的影响。
在通货膨胀时期,如以币值不变假设和历史成本原则去处理帐务,编制会计报表,必然不能真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尤其是包括几年数据的比较,分析报表不仅难以作为企业管理当局制定决策的依据,也会引起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会计信息使用的误解。我们知道,长期以来,西方会计界均按照币值不变的基本假设和历史成本原则来处理会计事项。
币值不变假设在西方财务会计中称货币计量假设,这种假设是以假定货币本身的价值稳定不变为基础的,它是会计的计量单位,称为名义货币计量单位。即使有变动,也是极其微弱,不足以影响会计计量和财务信息的正确性。正是因为币值不变假设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在通货膨胀环境下,这一币值稳定的假设就无法避免会计上所提供的信息背离经营的实际情况,有时甚至会出现虚盈的经营假象。
在市场物价基本稳定的情况下,按照币值不变的基本假设和历史成本原则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能基本上反映实际经济情况。但出现通货膨胀后,尤其是持续的通货膨胀,历史成本较多地背离了资产的实际价值,会计信息不能给使用者带来真实的数据。为了解决和克服通货膨胀所带来的问题和影响,西方会计界提出了各种会计改革设想和模式,从而产生了为消除通货膨胀或为如实反映通货膨胀影响而采取的会计方法和程序,即“通货膨胀会计”。
上文就是对通货膨胀会计产生的背景的简单说明,对这类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