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内需的原则有哪些
如何有力贯彻实施中央关于“扩大内需”的英明决策,笔者特提出5条原则建议:即慎选项目、注重平衡、加强监督、关注民生。
1. 慎选项目
国家经济建设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就说建设项目,包括地方项目在内,少说也有成千上万。当然其中有能耗高、污染大、重复趋同者应该筛选剔除。虽然国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可以拉动内需,一般能将投资资金的4O%转化为消费资金,但它对带动相关产业和民生消费的贡献程度却有很大差别。当前中央重点倾斜的是铁路、公路、桥梁、机场、电站、高新科技产业等重大领域。相对来说,铁路投资的拉动效应要更大一些。因为近几年我国钢铁冶金行业发展速度过猛,形成产能6亿吨,实产4亿吨的规模能力,严重产大于销。在国际经济寒流的侵袭下,汽车市场萧条冷落,房地产市场门可罗雀,钢铁行业已是寒气逼人。2008年9月,我国大中型钢铁企业产品价格同比下降38.6%。利润下降32.2%。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制造业的不景气。现在,国家于2008—2009两年对铁路建设投资2万亿元,包括铁路、桥梁、隧道、涵洞和电气化工程等在内有150个工程项目在动工兴建,仅湖南境内的铁路就由2800多公里增加到5700多公里。估计钢铁消耗将在亿吨以上,不但有助于钢铁冶金行业的正常开工生产,还对矿山、水泥、机械、电力等行业起着拉动的作用,能确保数以百万计职工的就业,2009年铁路的投资估计能拉动GDP提升1.5%。
2.注重平衡
注重平衡是宏观经济研究的重要内容,不但要注重行业平衡,还要注重地区平衡。即使在一个地区或行业内部,也要注重综合平衡,不宜差距悬殊。前几年,由于财力有限,加之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作祟,我国民生工程中的教育和医疗卫生行业、部门和单位之间差距实在拉得太大,以至择校风、择院风越刮越烈。就以中小学校为例,在地方政府眼皮下的重点中学和实验小学,其现代化水平可与世界先进国家媲美。医疗卫生单位差距悬殊同样存在。同一个城市甚至同一条马路的不同医院,境遇竟有天壤之别。有的医院设备一流、医术精湛、患者人满为患,住院比登天还难,群众感叹看病难,看病贵;而有的医院门前患者就诊稀,别说设备简陋,就连日常开支也都拮据。因此,各级政府要乘“扩大内需”这股东风,把钱重点投在落后地区和落后单位,缩小差距,着手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极为不满的择校潮和择院潮等各种社会问题,还清昔日旧账,改善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3.加强监督
当前,四万亿元的“大蛋糕”吸引所有国人的眼球,所有政府部门和单位都想多分一铲一勺。而得到钱后如何用在刀刃之上,想的人却并不多,有的还被贪污挪用。由于监督机制薄弱,有着诸多漏洞供人可钻。每申报成功一个重大项目,下拨巨额经费,就要出现一些“豆腐渣工程”,孳生一批蛀虫,揪出几个重大贪污要犯,甚至贪污上亿也有人在。
这次扩大内需,投入资金巨大,执法纪检和监察部门更要睁大眼睛,加强监督。与此同时,还要组织动员新闻媒体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实施全方位的舆论和群众监督,使贪污、蠹虫和不法分子如同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无处藏身。同时建议政府部门实施阳光工程,将每项工程、每笔款目都摆在阳光之下剔透明亮,不搞暗箱操作,做到公开、公平和公正,严密监督,使得犯罪分子无机可乘。一旦查出蛀虫、蟊贼,用铁拳伺候,依法查处,严惩不贷。直至倾家荡产,身败名裂,遗臭万年。
4.关注民生
1929—1933年第一次世界经济大危机过后,美国总统罗斯福推行新政,旨在振兴美国经济。尽管诸多举措新颖得力,但由于未关注民生,穷人没有首先得利,结果效果不如理想,为后来美国经济畸形发展埋下祸根。因此,我国要引以为戒,扩大内需的着力点在于关注民生。比如我国房地产行业,由于暴利驱使,推人市场的多为1万元/平方米以上的高档商品房。广大中低收人者,全家不吃不穿一辈子都买不起,只得望楼兴叹。因此,建议国家发改委和住房及城乡建设部,多建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限价房改善居民住房问题。
上文就是对扩大内需的原则的简单说明,对这类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