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银行发展分析
国有银行发展分析
国有银行即国家拥有的银行,是指由国家(财政部、中央汇金公司) 直接管控的大型银行。 国有银行包括:国有六大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以及 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据央行18日消息,今年以来,为支持小微企业留抵退税加速落地,人民银行靠前发力加快向中央财政上缴结存利润,截至4月中旬已上缴6000亿元。
中国央行表示,其4月15日宣布全面降准0.25个百分点,将再投放长期资金约5300亿元。从全年看,中国央行将总计上缴11000多亿元结存利润,缴款进度靠前发力,视退税需要及时拨付,与其他货币政策操作相互配合,有力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中国央行还指出,今年以来其引导市场利率下行0.1至0.15个百分点,带动一季度企业贷款利率同比下降0.21个百分点至4.4%,为有统计以来的记录低点。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中国银行业持续加强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普惠贷款保持高速增长,这也引发外界对该类贷款资产质量的担忧。
过去一年里,中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走在全球前列,为银行业绩增长创造了有利经营环境。但受让利实体经济、 LPR下调、负债成本高等因素影响,银行业利差收窄,息差收入下降,也令其盈利能力承压。
3月30日,四大行2021年年报披露完毕。2021年,中国经济经历了多重考验后呈现出持续稳定恢复的态势,银行业尤其是国有大行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业务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业绩也录得近年来新高。
2021年四大行实现营业收入合计超过3万亿元,达30106亿元;净利润合计11234.19亿元,相当于日赚30.78亿元。与此同时,四大行资产质量持续向好,不良率全部下降,拨备覆盖率全部提升,风险抵御进一步增强。
从年报看,作为衡量银行盈利的主要指标,2021年四大行净息差整体保持稳健,但悉数收窄。各银行纷纷发力提升非利息收入占比,提高盈利稳定性。
但银行理财净值波动加剧,扰动着投资者预期。今年3月,受资本市场波动等因素影响,银行理财“破净”数量一度高达1734款,在已披露净值数据的产品中占比15%。
对此,多家上市银行负责人表示,2021年“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后,银行理财的管理难度正在加大,理财公司必须修炼内功,特别加强风险防控水平、提升投资研究能力、坚持服务实体经济不动摇;同时,要更加注重与投资者沟通,稳定投资者的预期与信心。
当前,个人投资者是我国银行理财市场的绝对主力,他们的风险偏好仍相对较低。《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1年)》显示,截至2021年末,个人投资者8067.23万人,占比高达99.23%,他们的风险偏好更趋稳健,风险偏好为一级(保守型)、二级(稳健型)的投资者占比均有所上升。
随着银行理财估值方法的改变,其净值波动或将更加明显,这愈发考验着理财公司的投资研究能力、资产配置水平。接下来,理财公司必须将投研能力作为自己的“金刚钻”。
与公募基金相比,银行理财的投研能力相对较弱。接下来,理财公司该如何固优势、补短板?多位业内人士表示,理财公司应持续提高资产配置的专业性、效率性和灵活性,发挥银行理财产品规模大、期限长的特点,发挥汇集中长期资金、灵活配置资产、穿越周期波动的功能作用,抓住投资者对财富保值增值的巨大刚需,满足投资者平衡风险与收益的需求。
看到这里,相信您已经了解国有银行发展分析了。想要学习更多投资知识,欢迎关注点掌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