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过后A股能否迎来牛市?


随着疫情进入扫尾阶段,不少人开始关注市场能否走牛。那么,疫情过后A股能否迎来牛市?
1.从历史规律来看,股市从来都是有牛熊交替,美国百年股市历史也是如此,只有熊没有牛,或只有牛没有熊的市场是不存在的,是不符合客观规律的。我们老祖宗说一阴一阳之谓道,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春夏秋冬,白天黑夜不断循环反复,生生不息。人性贪婪与恐惧,周而复始,只要有人存在,金融市场牛熊一定会交替出现,这是另外一个重要的话题,有时间会分享。
2.从宏观经济来看,疫情爆发后,中国迅速采取各种社交防控措施,率先遏制了疫情,疫情控制之后,也是全球最先复工复产,全国企业复工率接近100%,中小企业复工率达到90%以上,经济活动目前来看基本等到全部恢复,政策上从“六保政策”到大规模减税减负,经济活动内生动力在逐步增加,经济复苏是否如某些经济学家乐观预测的U型复苏目前看还难以判断,但至少目前来看最坏的I型结果不会发生,随管理层加速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和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L型或许是也有可能避免的,对宏观经济预期或许不要那么悲观。
3.企业股票盈利来看,随着企业复工复产和需求有序恢复之下,各机构对上市公司盈利预期下调已接近尾声,甚至部分行业开始上调盈利预期,等待半年报和各项数据正式公布之后,我们就会从各行各业和上市公司来判断经济复苏的真实情况到底如何,需等待更多数据出台再来解读,而且企业盈利从来都是滞后指标,通常来验证股市上涨的政治正确性。
4.从估值基本面来看,目前A股平均估值PE在16倍左右,处于历史均值以下,通俗一点来说就是目前价格不贵,就像房价1万的时候不买,难道要等到10万才买的道理一样,便宜才是硬道理,未来如果有牛市来临,从底部上涨潜力还是巨大的。
5.从技术图表来看,大周期月线图也处于明显的上升趋势,这两年分别在下轨处找到基本支撑,很明显是有大资金在此位置买入,未来如能站稳并走出双底,牛市还是可期的,技术图表虽然只是记录过去的股票价格走势,但大周期月线图还是可以很好的预测未来价格,当然我们需要持续地继续观察价格的走势变化。
6.从政策上看,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没有一个强大的资本市场是难以成功的,建设一个强大的资本市场是基本国策,股市长期走熊或长期在3000点以下运行,是不符合管理层意图的。注册制改革的实施,淘汰劣质企业,为优质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成长提供土壤,改变投资者热衷题材炒转为关注企业内在发展的长期价值投资模式,为A股长期走牛提供制度保证;同时金融改革和开放进程不断加深,从深港通到MSCI中国指数扩容,外国机构投资者进入门槛不断降低,从长期看,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局面不会根本改变,未来外资的入场或给市场带来新的巨大增量资金。
7.从中概股回归国家战略来看,由于中美关系面临百年未变之大变局,在美上市的中国概念股正在逐渐回归港股或A股是必然,站在管理层的角度反向思维,此时如果没有一个比较活跃的资本市场,这么多股票如何能够IPO发出去,上千亿的资金如何融资,神秘大资金和国家队时不时出来护下盘,稳定下大家的情绪,甚至拉抬下指数也不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8.最后从流动性上看,疫情之后各国央行不断放水,全球资金泛滥,资金是无国界的,资本的本质是追逐利润,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资金一定会配置到全球资产最低估的市场。
当然体检表上还有很多项目,由于时间的关系,暂且不表,通过以上逐项分析之后,总的来说我个人认为打个60-70分不过分吧,不知道你打多少分,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过我们是不是可以放下忐忑的心情,虽然目前来看还只是个熊市的反弹,随着复工复产后经济逐渐走入正轨,对后市也不必太过悲观。但保持一份乐观的同时,也保持一份谨慎,风险还是存在的,中美百年之大变局和外部形势对股市还是有巨大影响的,这些还是不得不防的。
时间是个神,没人可以提前预知上帝会如何,我们只是需要等待牛市号角吹响的信号,在此之前,我们需要做的事时刻做好准备等待那枪响的那一刻,当然最好也不要等待牛尾巴进场当了炮灰和韭菜。
想学习更多财经知识,请关注点掌财经直播、微信公众号或点掌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