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外期权交易中常见的误区有哪些?


场外期权交易中常见的误区有哪些?场外期权交易中常见的误区:
随着期货市场的逐步壮大,许多期货公司进行诸多创新来服务实体经济,但相对于实体经济的发展而言,期货市场的深度还远远不够,需要更多的风险管理工具,比如期权,尤其是场外期权。
场外期权是一种满足特定客户特定风险管理需要的个性化合约,往往通过期货公司寻找交易对手或者直接和期货公司作为对手进行交易。其与交易所交易的期权不同之处就在于,场外期权合约条款比如执行价格和到期日均没有任何限制,由交易双方自由决定,交易所内的期权合约则是标准化的条款。场外期权主要是两个实体间的“一对一”交易,透明度较低,流动性差,信息传递不对称。
国外衍生品市场上,场外期权占比不足20%,但国内市场由于没有场内商品期权,场外期权业务受到关注较大。2015年以来,国内场外期权市场的发展更加具体化,企业通过金融机构买入期权锁定原材料采购价格和销售利润,或卖出期权来降低成本,将采购、生产、储存等各个环节的价格风险转移给投资者或投机者。
场外期权交易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杠杆式的交易帮助实体企业规避市场风险,增加公司利润,主动管理风险,场外期权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真正落到实处。可见,场外期权市场的发展在国内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目前看来,场外期权市场发展过程中存在如下几个关键问题。
报价机制
场外衍生品市场的报价机制较为混乱,效率较低,成交速度较慢。场外期权定价公式比较复杂,特别是当期货公司作为期权卖方的情况下,需要付出大量资金占用成本和对冲交易成本以保证风险净敞口为零,因此,场外期权定价时要对资金占用成本、交易成本、头寸舍入误差和复制误差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考量。
当盘中行情发生变化时,期权价格也会随之变化,场外期权业务提供的报价属于静态报价模式,难以做到动态报价。而且参与场外市场的主体需求不同,有的是风险管理,有的是增强收益,这样更需要制定统一的规则,提高市场效率。
针对这个问题,以及场外期权市场“一对一”的特点,如果能形成一个统一的报价平台,将会极大地推动整个场外期权市场的发展。
风险控制
场外期权业务风险的度量和控制要重点关注,需要提前发现和识别进而控制风险。目前,国内由期货公司设计出来的场外期权,期货公司作为客户的对手方,作为期权买方时,所承担的风险有限,可能在价格走势有利的情况下能够获取较为丰厚的收益;但作为期权的卖方时,尽管可以获得期权费,但面临的潜在风险巨大,一旦市场大幅波动,很有可能带来诸多风险比如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进而有可能面临难以承受的损失。
所以如何准确合理地度量和权衡场外期权业务的风险,是急需探索和完善的话题。面对国内大量的场外期权产品,较为普遍的做法是通过买卖相关标准化期货合约进行风险对冲。
看到这边大家应该知道了场外期权交易中常见的误区有哪些,想要了解更多的投资知识,欢迎关注点掌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