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货币才能被称作避险货币


在外汇交易中我们经常可以接触到避险货币,当市场经历大动荡之时,避险货币都是投资者首要关注的对象。目前媒体方面和学术方面对避险货币态度很不同,近年来金融媒体对于避险货币的讨论越来越多,但学术文献方面对此却相对较为沉默。不过媒体在观点上却经常不一致,因此一种货币可能在某一段时间会被认为是足够安全的,但一段时间后又会出现相反的观点。那什么样的货币才能被称作避险货币呢?
一般来说避险货币指不易受政治、战争、市场波动等因素影响,不易贬值的货币,当市场上的不确定性增加时,投资者就会选择购买避险货币。也有人认为避险货币是一种有着低风险和高流动性的金融工具。而维基百科对其的解释是,避险货币(Safe-haven currency,也可被称作Hard currency、strong currency)可以是所有有着稳定可靠的价值储存能力的全球性交易货币。使一种货币成为避险货币的因素包括货币长期稳定的购买力,该货币所属国家的政治和财政的现状和前景,以及该地央行的相关政策。相反的风险货币就是指由于国家政治和财政不稳定而导致浮动不规律或者对其他货币贬值的货币。
目前全球公认的“避险货币”有两种,即美元和日元。
当然,全球除日元和美元以外,瑞士法郎等其他货币也有其特殊的方式显示其避险货币的功能。人民币在2016年10月正式加入SDR,人民币在各国央行外汇储备中的比重将会提升,而关于人民币将成为避险货币的说法时有出现,美联储此前发表研究报告称,尽管2011年至2015年底人民币的表现好于其他主要同类货币,但是在这之后每当市场波动性上升时,人民币的相对价值和传统避险货币相比都出现下滑,报告的结果并不支持人民币可以成为避险货币的说法,因此人民币在被视为安全资产之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避险货币成为金融危机中被“哄抢”的对象,使得避险货币国家在危机时候出现大量资金涌入,从而暂时获得喘息机会。但事物都有其两面性,“避险货币”在危机后也会有副作用。这些避险货币在危机中的升值使得他们丧失了部分出口竞争力,其实危机本身就是应该通过贬值来调整经济结构的,与此同时,避险货币国家的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也受到“干扰”。作为外汇市场的理性投资者应该将那些避险货币排序,在预测全球金融危机的同时做好避险货币的“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