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需求的理论学派


货币需求分析有着非常长的研究历史的,其中最早期的两个主要理论学派是凯恩斯学派和货币学派。本文就简单介绍这两种货币需求的理论派系。
图片:凯恩斯
凯恩斯学派
凯恩斯继承和发展了马歇尔等人关于货币需求动机的研究方法,并在此结构下探讨货币需要量的决定因素。他将货币需求分解为三种动机:①持币用以应付一些经常性支付的需要,如衣食住行方面的可预见的开支;②保留一部分货币用来应付意外事件,如伤病、失业等不可预见的开支;③持有一些货币以备在有利时机下进行购买有价证券等盈利活动,即机会性(投机)持有。这些动机分别构成交易性货币需求、预防性货币需求和投机性货币需求。由于决定这三种货币需求的因素为所得(前两种)和利率(投机需求),因此,他将这两个变量视为货币需求总量的决定因素。沿着这一思路,凯恩斯学派的学者们对货币需求问题作了进一步的研究。重要的有:J.R.希克斯与A.H.汉森建立的IS-LM.模型(见IS-LM分析),从而把货币供求与国民经济均衡作了一般的以及量上的联系 。J.托宾与W.J.鲍莫尔提出的平方根定律,即:进一步揭示了货币交易需求与利率的关系。托宾的资产选择理论从更一般的角度论证和证实了货币的资产需求与利率的反函数关系。此外,从50年代末起,货币需求越来越多地转入实证分析,西方学者已建立了较多的计量经济模型。
货币学派
在货币需求问题上,与凯恩斯学派持不同观点的另一主要流派是货币学派,即以M.弗里德曼为首的新货币数量论者。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数量说不是关于产量、货币所得或物价问题的理论,而是关于货币购买力的理论。对拥有财富的经济单位来说,货币是一种资产,是拥有财富的一种手段,因此,货币需求又是资本理论中的一个问题。在此前提下,弗里德曼着重从财富总额和财富构成等方面考察货币需求。根据这一推断,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首先是财富总额,在任何情况下,货币持有都将随财富总额的增长而增长。在财富构成中,对货币需求有直接影响的主要因素是人力资本,即个人为获得未来收入的能力而进行的智力投资,反映为一国居民的教育与技术的投资。他认为,人力资本较实物资本对一国经济的影响更甚。由于人们选择财富持有的方式不仅仅是货币,因而其他资产的收益率如实物资产、债券和股权的收益率也会影响到货币需求。在货币需求的实证分析中,弗里德曼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或理论假设,如恒久收入的假定,多重资产选择及预期收益等。
货币需求的理论派系有很多种,上面介绍的两种是比较早期的典型学派,具有的研究价值相对的多一点,但是其他的理论也是有着自己特有的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