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克斯经济周期理论


希克斯经济周期理论是运用乘数和加速原理研究经济周期的理论。是1950年英国经济学家约翰·理查德·希克斯在《经济周期理论》一书中提出。
希克斯认为,从历史上看,经济物品和劳务实际产量的波动表现为一种沿增长或趋于上升路线上下运动状态。其波动的高涨阶段和低潮阶段是由乘数和加速原理结合的作用决定的。
这种理论认为,由于加速数的作用,产量(收入)的增长会引起投资的加速度增加;又由于乘数的作用,投资的增长又引起产量和收入量按某一倍数增长。从而使生产能力迅速扩张。其扩张幅度受周期上限限制。周期上限取决于社会已经达到的技术水平和一切生产资源可被利用的限度。当扩张达到周期上限时,就会转向经济收缩。收缩时,由于加速数的作用,投资的下降又会引起产量和收入量按照某一倍数下降。其下降幅度受周期下限的限制。下限取决于总投资的特点和加速原理作用的局限性。当下降到周期下限时,经济又开始回升。希克斯根据对过去一个半世纪的经济发展史的研究,认为在这一长时期内显现出一种有规则的7-10年的周期性波动,以经济增长为背景。
希克斯把每个周期分成四个阶段希克斯对经济周期全过程的描述,
第一阶段是上升阶段,即复苏阶段,也就是从经济开始复苏到产量达到充分就业水平为止这一阶段。
第二阶段是充分就业的繁荣阶段,这是产量沿着充分就业线,希克斯认为充分就业线就是经济周期的上限。
第三阶段是下降阶段,即衰退阶段,也就是由充分就业线开始下降,下至最低限线为止这一阶段。
第四阶段是萧条阶段,这是产量沿最低限线爬行的时期。
但是,在实践中要区分周期的四个阶段,或者说预测周期的波峰和波谷这些转折点,仍然是极其困难的,尽管经济学家们已经在运用复杂的统计模型来试图预测未来几个月或未来一二年的产量与就业量。这里只提请注意衰退和萧条的区别。衰退按照马克思经济学的意思就是危机。衰退(危机)和萧条主要是程 度上的差异。斯蒂格利茨(Joseph E.Stiglitz)在《经济学》中提出,有力的向上波动被称为繁荣,向下的波动被称为衰退,而严重的产量下降被称为萧条,20世纪30年代发生的萧条 由于其时间长和幅度大而被称为大萧条(The Great Depression)。进而认为衰退的标志是GDP至少连续两个季度下降,也就是说当GDP至少连续两个季度下降时,就说衰退已经发生了GDP数据在每个季度结束时公布一次。
你了解什么是希克斯经济周期论了吗,想了解更多关于财经方面的小知识,欢迎关注点掌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