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形成的“四维对接”机制


产业链形成的内在规律是:从供需链内部的需求链和技术链的对接开始,引起产业链的载体——企业链的有效对接并形成一定的空间布局。由于产业链内不同地区和形式的企业链实现价值的不同,直接导致产业链的组织形式、空间布局、供需流动的特色与差异,这些差异会促使企业链之间不断竞争并推动产业链的不断演变,直到在“四维对接”机制作用下.产业链内部实现一种均衡并达到稳定状态时,产业链才最终得以形成。对于产业链的四个维度来说。是以价值链为主导,以企业链为载体。通过企业链在空间的分布,来实现供需链的相互链接和价值链的实现。
如表1所示,产业链的四个维度在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之间相互对接。对接的内容影响着产业链的延伸和扩展,对接内容越丰富,产业链就越长。
表1产业链对接机制的主要内容
图3是说明产业链“四个维度”在“三个层次”进行对接的三维双立体对接。图中1、2,3表示第三个层次的对接——产业链各维度内部的对接。1表示供需链维中的需求链和技术链的对接,2表示企业链之间的对接,3表示空间链之间的对接。4、5、6表示第二个层次的对接——企业链和供需链、空间链的对接。7表示第一个层次的对接——价值链和供需链、企业链、空间链的对接。首先,需求链的变化引起了技术链的变化,需求链和技术链之间进行对接,也就是图3中的1所示。接着,供需链的对接引起了企业链的对接,也就是4所示。企业链的对接是在企业链之间进行的,也就是2所示。企业链的对接又引起了空间链的对接,也就是5所示。空间链的对接是在不同空间之间进行的,也就是3所示。当空间链的良好对接满足了供需链的对接要求时,也就是6所示,产业链就会达到一种均衡状态,形成较稳定的产业链组织形式。在对接过程中,以上三维还要和价值链进行对接,如7所示.以促进产业价值的实现和增值。
价值链是产业链的对接导向.供需链、企业链和空间链都顺着价值链的方向走。缔结产业链的关键在于让产业链成为价值链,并形成合作、多赢、共享的联盟关系,即让链条中的每个环节都能得到利润(马燕等。2004)。价值链和供需链的对接。会导致产业链的延伸和升级:价值链和空间链的对接会引发产业转移.发达国家将价值低的生产环节转到发展中国家。自己集中发展高新技术.占据价值链的高端。
产业链的对接主体是企业链和空间链、供需链的对接。企业链和空间链的对接主要是产业配套半径问题.产业配套半径的大小和远近决定了产业链迂回的形态(吴金明等.2005);企业链和供需链中物流链的对接就是供应链管理,而与技术链的对接则为产业创新奠定了基础。
产业链的对接基础源于各维度内部的对接。包括:①供需链中的对接——本质上说是消费需求和生产需求的对接。消费需求必然引发生产需求并导致消费需求和生产需求之间、各级生产需求之间、需求与供给能力之间的相互衔接(邵昶,2006)。②空间链的对接——产业链的地域分布。这种对接要求产业链在全球、国家、地区三个层次上相互对接。它可分为同一产业链内部节点之间、不同产业链之间和不同产业链之间部分环节的交叉对接。③企业链中的对接。这种对接主要分为同一条产业链上企业之间的对接和不同产业链上企业之间的对接。前者实际上是分工和交易的问题,即企业的边界问题:后者则是在不同市场结构和政府产业政策影响下的企业横向协作与扩张问题。
现在你了解产业链形成的“四维对接”机制了吗?了解更多财经小知识,欢迎关注点掌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