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物流发展规划


区域物流发展规划是现代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物流是借助现代科技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力量,对社会现有的物流资源进行整合,实现物品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的快速、准确和低成本的转移的全过程。获取物流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最优配置。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理念,在全球范围内,特别是在发达国家,已经被认为是继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之后的“第三利润源泉”。不论从宏观还是微观上看,发展现代物流都十分有意义的。从宏观上看,畅通的现代物流网络有利于改善区域投资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整体竞争力的提升。从微观上看,高效、畅通的物流网络是企业新的利润的来源。
正因如此,现代物流备受青睐,世界各国纷纷将物流产业列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以寻求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进入本世纪来,我国亦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物流建设的热潮。发展物流配送也被明确地写入了我国十五计划。这无疑对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将起到一种极大的推动。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在一些地区,由于目前缺乏统一的和有说服力的区域物流规划理论的指导,致使人们对现代物流理解不到位、认识不深刻,导致许多区域的物流发展缺少科学性和合理性,只停留在表面上的大张旗鼓上。一讲到物流似乎就是要拓宽多少路,建设多少货场、仓库,引进多少先进设备,总的占地面积多少万平方米,投资多少亿,仿佛不如此就无法表明领导重视的现象,不足以体现领导的政绩。致使重复建设严重,极大地浪费社会资源,违背社会经济发展的大方向。我们应接受日本泡沫经济和我国房地产泡沫的前车之鉴,科学地去对待和解决区域物流的发展。在实施区域物流的发展战略之前,首先应对区域物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区域物流的发展不能偏离区域经济发展的规律,应结合区域内经济、自然、社会等方面的要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由此可知,区域物流的规划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鉴于此,本文就区域物流规划的理论基础、规划的模式和基本原则进行分析与探讨。
非均衡发展理论是由德裔学者艾伯特·赫希曼(A.O.Hirschman)提出的,他认为经济增长过程在实质是不平衡,理论上的平衡是不现实的。一个区域要想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必须按照事先制定的计划,采取一系列脱离均衡的行动。这些行动是由于过去的不均衡发展所引起的,而行动本身有造成新的许多不平衡,进而引起一系列的调整行动。同时,他还认为,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储蓄和投机的机会是大量存在的,只是大多以隐蔽和分散的方式存在,真正缺乏的是投资能力,如若能将投资能力进行扩大,则现有的和潜在的储蓄可以被充分地调动并转化为投资。现代经济的增长,实质上是部门的成长过程。增长的势头始于主导部门,该部门同其他部门有密切的投入产出关系,增长可以通过连锁效应传递到其他部门,促使人们作出投资决策并付诸实施。这样,最为稀缺的投资能力要素便可以得到开发和增进,加快整个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基于此,赫希曼主张在资源与资本有限的实际情况下应通过发展有“关联效应”的产业部门来实现经济增长。
非均衡发展理论,最初是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发展目标的一种理论选择。但由于区域与国家在许多的相似性,使得这两种理论成为在做区域开发与规划时,经常被引用和借鉴,作为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选择的理论基础。
众所周知,区域物流是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由于“物流产业本身是涉及行业广,渗透行业深的产业”。是众多产业的一种大融合,具有大跨度性、动态性、可分性和复杂性的特征。区域物流的发展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许多相似性。它们的发展都需要有政治、地理与气候、交通运输、资源与能源、金融与信誉、人才与技术等关键的基本要素。基于此,本文首次将原用于国家或地区的非均衡发展理论引用到区域物流发展的规划之中,作为区域物流规划的理论基础。
这就是今天文章的主要内容了,学习更多财经炒股知识,欢迎关注点掌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