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金融的实践路径


大金融的实践路径比较多,这里我们就其中金融产业实践发展战略方面进行简单的整理说明。其中主要从宏观、微观、以及历史重要发展三个方面进行说明。
1.在宏观上形成合理的金融体系结构,促进银行和资本市场的动态均衡发展:对于现阶段的中国而言,在金融体系发展的战略设计中,不能简单地将资本市场与银行体系对立起来,银行和资本市场的发展都不能以排斥或压抑对方的发展为前提。从动态角度看,在一个长期的制度均衡中,银行和资本市场之间应该是互为补充、相互促进、“螺旋发展”的关系。
2.在微观上稳步推进金融业新型混业经营,为中国的金融发展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在全球金融一体化的背景下,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之间的边界日益模糊,“融合”成为双方共同的需要:银行业务可以向金融市场延伸,而金融市场的产品通过银行这个平台也能获得新的实现方式。面对着全球范围内金融业的混业经营大发展,无论从提高自身的稳定和效率而言,还是从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而言,金融控股公司应该成为中国金融业由分业向混业发展的现实选择。金融控股公司作为混业经营和分业经营的中间模式,在某种程度上兼具混业经营与分业经营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持效率与稳定之间的动态平衡。
3.2017年之前完成利率市场化,为中国的金融和经济发展提供可置信的货币金融环境:没有利率市场化,就没有统一的市场,也就没有健全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可言。继续推行利率管制的市场基础越来越薄弱,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竞争和信贷市场上的利率扭曲已经开始“倒逼”利率市场化改革。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在下一步改革中,可考虑先选择具有硬约束的金融机构逐步放开替代性金融产品价格,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扩大对人民币存款利率上限和贷款利率下限的区间,最终实现存贷款利率的完全市场化。按照影响的重要程度,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路径是: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后短期;先大额,后小额。
上文就是对大金融的实践路径的简单说明。对这类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