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与积累、消费的比例问题


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包含了结构均衡和总量均衡的分析,在社会再生产条件下,市场经济中的各个经济部门都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因此必须按照比例协调发展。下文就是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与积累、消费的比例问题说明。
很多经济学家都认识到,国民经济中积累与消费的比例问题是市场经济运行中最为重要的问题。过分地强调积累就会影响到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然而过分强调消费,就会使经济发展缺乏后劲,投入生产的货币资本缺乏。
2008年度实行从紧货币政策以来,过热的投资需求就有所缓解,居民的存款有所上升。3月末,全部金融机构(含外资金融机构,下同)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42.7万亿元,同比增长16.2%,增速比上年同期高0.9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2.6万亿元,同比多增6617亿元,金融机构存款稳步增长。
所以,应当给积累和消费一个合理的比例,使经济能够又快又好地发展。国家在这一方面可以通过运用宏观的财政政策实现对经济比例的协调,即国家预算、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
例如,纠正消费与积累比例失调的经济状况时政府可以充分运用财政政策。当积累率过高而消费不足时,可以增加政府消费支出和转移性支付支出。政府可为个人、企业或下级政府提供无偿资金援助,以调节社会分配。而当消费率过高而积累不足时,政府可以通过发行公债、增加政府投资和加强税收征管来予以调整。而各类消费比例的安排要做到合理,确保在生产规模扩大下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过去的经济发展是强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就致使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投入基金较大,而在文教、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福利等方面投入不足,有大部分社会成员无法负担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支出。十七大强调经济发展应该兼顾效率与公平,因此,国家在安排财政资金时,要加大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福利等方面的投入,减轻弱势群体的生活负担。同时,制定合理的税制,缩小居民贫富差距,提倡培养中产阶级。
上文就是对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与积累、消费的比例问题的简单说明。对这类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小编。后续小编还会为大家送上更多的小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