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收入


财政收支是指国家财政运用价值形式对社会产品进行分配和再分配的两个阶段及其基本形式,下文就是对其中财政收入的简单说明。
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的需要,依据国家权力从社会产品分配中所筹集的财政资金。它是社会产品分配中归国家占有和支配的部分。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由于社会经济制度和国家性质不同,财政收入所体现的分配关系的性质及收入的构成和内容也不同。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国家财政的主要收入是税收,通常占财政收入的90%以上。它一部分来自国家参与剩余价值的再分配取得的收入;一部分来自对劳动者的薪金和消费品的课征,是国家对劳动者收入的强制性剥夺。其次是债务收入,即国家为弥补财政赤字而发行公债或举借外债取得的收入。但国债最终要依靠增税来偿还。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财政收入是国家有计划地对社会产品主要是社会纯收入的分配。它包括国家预算收入和预算外收入,其中国家预算收入是主导部分。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是税收和国营企业上缴的利润,其次是事业单位上缴的事业收入、公债和国外借款,以及其他收入,等等。在中国,财政收入的90%以上来自国营企业的缴纳,其次是集体经济的缴纳。它们体现着社会产品分配中全局与局部之间,国家与企业、个人之间根本利益一致的社会主义分配关系。从价值构成上看,主要是物质生产部门创造的归国家支配的纯收入,此外,少量是来自补偿基金即国营企业上缴的基本折旧基金,以及消费基金如居民购买的公债。从收入的部门结构看,主要是来自工业部门,其次是来自农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以及商业、服务业。随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财政收入中来自工业的比重不断提高。
从发展经济来增加财政收入,是社会主义财政的基本方针。只有经济繁荣,才能财源茂盛。把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同提高经济效益结合起来,是开辟财源、增加财政收入的基本途径。
财政支出国家为实现其职能,根据既定的政策、制度,把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分配使用于不同的方面。财政支出是实现国家职能的财力保证。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由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和国家的性质、职能不同,决定着财政支出具有不同的使用方向和内容。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社会各种主要的生产经营活动是资本家私人的事业,国家不具有组织经济的职能,只是运用行政或经济的手段干预经济。这就决定了资本主义国家财政支出的大部分是用于军事支出和国家机构的开支,其次是用于国家债务的还本付息。只有少量是用于经济开发和智力投资等社会经济、文化方面的支出。
上文就是对财政收入的简单说明,对这类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小编,后续小编还会为大家送上更多的小短文。